节目纲要 Program Overview |
|
师傅,是中国古代对老师的通称,现在则多用于尊称那些有专门技能或手艺的人。椰楼映画2014年的全新力作——《师傅》将会对此称呼附加一层更深刻的意义,即被冠以"师傅"之名者,其人格品行必然有让人学习和敬仰之处。为此,我们的制作团队再次为您穿街走巷,找寻各种行业或领域里拥有特殊才能的师傅,从他们所掌握的技艺中了解他们人生的精彩故事,思考每位师傅对喜好的坚持、对行业的热诚、对生命的体悟、以及对人或对事独到的见解与感受。
纵观我们在全马各地寻得的师傅,有者是依靠自己的双手,掌握一门赖以为生的技艺,再耗其近乎大半辈子的时间,熬炼得炉火纯青;另一者则在业余时间做自己爱好的事,但花的时间与心思并不见得比正业来得少——即便那不会为他带来任何名利与财富。无论是哪一种师傅,他们都有个值得大家学习的共同点,那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好。纵然成师者当中,或有幸获得名师指点,从学徒熬成师;或有人无师自通,自强不息。是沿袭前人的智慧也好,是自身领悟的道理也罢——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师傅的经验之谈总能给他人带来不一样的启示。
在长达13集的《师傅》里,我们有毕生发扬中华武术的老师傅,诉说他在拳脚功夫中领会的真谛;有编制龙狮的师傅,诉说他在传统节庆艺术中寻求突破的决心;有被悠扬琴声环绕的师傅,诉说他对乐器的执着;有制作小吃与食材的师傅,诉说他与传统技术共存的坚持;有十指长满茧的师傅,诉说他与树木纹理相处的乐趣;有以陶土拉胚成一尊尊佛像的夫妇,诉说他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的真情;有情牵童年玩意儿的师傅,诉说父子俩志趣相投的亲子关系……且跟随我们的脚步,从师傅深广的人生阅历中探索生命的故事。
除了每集节目人物自身引人深思的励志轶事,透过《师傅》,您也能对各门手艺有更深的认识,好比一口传统的梅花棺木是如何打造的?用作酿酒之用的酒饼是如何制成的?蔬果和冰块是如何被雕塑成精致的艺术品?豆腐卜从油炸豆腐演变而成,但它为什么呈海绵状?这一系列的疑问都有待故事的主人翁给大家把面纱一一揭开,让我们一起来细细聆听师傅们娓娓道来,他们用自己宝贵的青春换来的答案,以及他们在寻找答案过程中所经历的酸甜苦辣。
|
|
分集内容简介 Episodic Synopsis |
|
第13集 狮跃龙腾
10月12日(星期日) 晚上7pm Astro AEC (301) ; 晚上9pm Astro 全佳 (308)
华族的舞狮与舞龙文化在马来西亚扎根已久,当瑞狮跳跃、祥龙翻腾、锣鼓喧天时,我们为舞动龙狮的人们鼓掌、欢呼,但是否遗忘了那些将龙狮打造得栩栩如生的匠心巧手?
萧斐弘师傅享誉世界狮坛,享有"马来西亚狮王"的美誉。由他率领的柔佛麻坡关圣宫舞狮队多次在国际赛事中夺标,扬名海内外;其位于雪兰莪州的万胜行出品的南狮头也得到行内人广泛认可,更让他荣获国家的肯定。他是本土舞狮界的先驱,在那个缺乏狮头供应的80年代,他凭着自己舞狮的经验,反复摸索、研习狮头制作,抵过旁人冷嘲热讽、无人问津的窘境,最终以精湛的手艺打响名号,销路横跨五湖四海。如今,他将自己多年来的心得与徒弟们分享,弘扬中华传统,将舞狮文化带入民间,也带上世界舞台。

李顺义师傅并非舞龙出身,却凭着与生俱来的美术触觉、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接受指教的谦卑态度,自己研制出一条又一条维妙维俏的祥龙。他不仅在本土舞龙界名气响亮,远至香港、澳门和法国等地区的舞龙队都慕名而来。面对无人愿意继承手艺的无奈,李师傅唯有耗尽晚年的岁月,用仅有的双手在柔佛新山逐一编制,限量生产,并严以律己,精益求精。虽孤军作战,但他敬业乐业,从不言倦。
两大龙狮制作师傅,将诚意化作手艺,在华族传统的喜庆节日给人们送上最深的祝福。 |
|
第12集 五味杂陈
10月5日(星期日) 晚上7pm Astro AEC (301) ; 晚上9pm Astro 全佳 (308)
味道是人类回忆最有力的线索,它引着我们倒退回到过往,再品尝一段曾经。这一集《师傅》,将带着大家走进四位经营味道的师傅的生活,细观他们与味道相处的点点滴滴。 马六甲的昔日,有条小小陋巷,摆满一盘盘等着艳阳曝晒的酒饼。如今,那光景化作一张泛黄旧照片,藏在罗文邦师傅的老宅里。"裕兴公司"曾昌盛一时,虽然酒饼的受落程度大不如前,但罗师傅坚守酒饼制作的传统手艺,向逝去的先辈致敬。

曾家豆腐卜则是霹雳州布先喜州新村(Kampung Baru Gunung Hijau, Pusing,Perak)居民的集体记忆,而杨玉兰老师傅更是奉献了逾半生时间,维护品质、传承手艺,延续家族事业。腾腾蒸气的火炉前,就是曾家上下团圆之处。

同属霹雳州的华都牙也贞德隆新村(Chenderong,Batu Gajah,Perak)的"猫记刀麻切",偶然诞生在廖炳鸿师傅与许强妹师傅贫穷无依的时光里。锅子里沸腾翻滚的刀麻切,是许师傅自小尝尽的好滋味——营生之余,她也让母亲的味道萦绕在村子的小小角落里。

而霹雳班台(Pantai Remis, Perak)许德顺师傅经营的"德记咸蛋厂"同样是一家人共同酝酿记忆之处。儿子许书策更在脱下毕业袍后就回到咸蛋厂里,复刻父母亲辛勤劳作的身影,让一代人的记忆得以延续。 每一种味道背后,也许都蕴含了一些故事,故事浸泡在五味之中,也变得丰富多彩起来。五味杂陈,这就是我们的"人生"。
|
|
第11集 取意忘形
9月28日(星期日) 晚上7pm Astro AEC (301) ; 晚上9pm Astro 全佳 (308)
在浩瀚文化长河中,有些细腻的民间艺术重在底蕴,重在内涵。它们也许怀着祝福、也许带着哀婉,又或念着慈悲与传承的重要,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这一集《师傅》,将为各位介绍四位擅长民间艺术的师傅,看看他们如何在细琐的手艺中向大家传达艺术背后的真意。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来自吉隆坡的陈重平师傅除了拥有精湛的华乐演奏技巧,还全心投入在华乐教育事业上,创办教育中心,也开创考试制度,给华乐的传承凿了一扇窗。
同样在首都,蔡金龙师傅细腻的剪纸技艺也让人惊叹。剪纸是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体现了中国民间最淳朴的祝福和渴望,蔡金龙师傅开班教授剪纸,不仅传授技艺,也传授背后的文化意涵。

而来自柔佛昔加末的黄琬媇师傅在晃游了一回生死边境以后,便发愿要竭力助人。她苦心学习书写经文石头,让细如芝麻的经文爬行在小石块上,用以义卖筹款,也终于能助她扬善。

在玻璃市,能左右开弓、反写汉字的杨冠明师傅川行于各个筹款或表演会场,以新奇、创意的书写方式,搏君一笑。而他坚持不以此技牟利,以免费义写的方式回馈社会,为大家写下每一个祝福。
师傅们的技艺,也许让人惊叹。然而,他们的每一个动作、姿势与执著,都在尝试告诉世人艺术形式背后的意义与故事。 |
|
第10集 古今中外
9月21日(星期日) 晚上7pm Astro AEC (301) ; 晚上9pm Astro 全佳 (308)
这一集《师傅》将带领观众穿越古今、贯穿中外文化,看四位来自不同年龄层的师傅如何各凭自己的本事,在截然不同的领域开创自己的一片天地。
陈氏咏春拳的第三代掌门——陈兴师傅从8岁开始习武,如今46岁的他,近十年来为了避免向来传内不传外的陈氏咏春消失而在柔佛新山开馆授课,打开师门欢迎外界的有心人前来学习、切磋,并积极复兴和保留那些失传已久的古老文化,包括拜师礼中的"三鞭家法训示"。

来自柔佛麻坡的张振才师傅则是一位迷上马来传统风筝的发烧友,虽为业余爱好,但他勤于向前辈讨教,并不惜为此投入许多精神与时间苦苦专研。纵使经历多次失败,他依然不轻言放弃,最终,这位华裔风筝手的恒心让美丽的马来传统风筝在天空里恣意翱翔。

位于槟城的世界眼镜公司创立了80年,而从父亲手中接过这门家业的蓝秉力师傅也已近70岁。纵然那些制作眼镜的旧机器难逃被岁月淘汰的命运,但蓝师傅始终坚持使用人工的老方法为顾客验眼,确保走出他店门的每一双灵魂之窗,架上眼镜后都显得通透明亮。同在槟城的陈泰维师傅则是一位古董修复师,许多遭时光摧残而被人遗弃的老东西在他眼里都是奇珍异宝。书籍是他的指路明灯,耐心是他的同路良伴,凭着不懈的努力,他用岁月修补岁月,为古物上的那些痕迹涂脂抹粉,留住老去的记忆。 |
|
第9集 刻画雕舟
9月14日(星期日) 晚上9pm,Astro AEC (301) ; Astro 全佳 (308)
墙上挂着一幅画,画里漂着一艘船,海的尽头是一抹晚霞,夕阳西下,黄发在天涯。这一集《师傅》将带您走进版画、渔船和梅花棺的世界,聆听四位老前辈诉说他们用时光雕刻出生命模样的故事。
卢伙生师傅是马来西亚著名的版画家,在国际版画界也占有一席之位。他自小就喜爱画画,高中毕业后即到新加坡南洋美工学院学习,后来更到法国巴黎国家艺术学院深造。在异乡,他有幸接受"现代版画艺术之父"——威廉•海特(Stanley William Hayter)的启蒙,从此开启了他走上版画之路的那扇门。卢伙生师傅在法国待了20多年,才于90年代回流大马,时至今日。50多年来,他坚持天天作画,每天醒来仿佛都有源源不绝的灵感,迫不及待跃然纸上。2014年5月,他在吉隆坡创立了人生中的首座美术展览馆。除了展出自己的作品,他也给本土画家提供平台,促进国际间的艺术交流,提升本地民众的艺术水平,为推广版画尽一分力。 
当一棵木头被系上红布条,就意味着它一生将漂泊四海,抵御风浪。在霹雳班台(Pantai Remis, Perak)的姚翔龙师傅,拥有40余年的制船经验。无需构图,姚师傅一副身躯,一双手,就能打造一艘出海渔船,然后满怀希望的,期盼自己造的船,能够为出海捕鱼的人儿载来丰收的喜悦。而他自己,并不留着什么,只有那布满双手的茧,见证他被扎人的木头回敬的一生。

在西式棺木盛行的年代,位于柔佛麻坡的吴快虎与吴快豹两兄弟,仍苦苦地继承着制作中式梅花棺的手艺,坚守"潮利"寿木店。从十多岁开始学习,兄弟俩共同携手做了40多年的梅花棺,他们见证了老店的沧海桑田,看尽了生命的变幻无常,却始终信守彼此的承诺,让这门经历过80多年风霜的家业,继续在当地给欲保留传统的人们效力。 |
|
第8集 菜香四溢
9月7日(星期日) 晚上9pm,Astro AEC (301) ; Astro 全佳 (308)
一道菜,于一支遊徙远方的队伍而言,是故乡的呼唤,也是一个集体回忆的线索。这一集《师傅》,将循着菜香,引各位去听听几位烹饪家乡味儿的师傅的故事。
来自马六甲的许闻道师傅仍时时忆起幼时与娘惹祖母相处的时光。在那氤氲的厨房里,祖母年老却坚守精细厨艺的身影,深深影响着年幼的许闻道,致使他下定决心要将娘惹菜发扬光大。为此,他收了好几位徒弟,不分种族、倾囊相授,誓要守着不断被时光淘洗的娘惹文化。

生于中国海南岛的陈如雄师傅,如今在槟城乔治市的一家古迹酒店里当任海南餐大厨。此前的学艺年代里,他秉着一股热忱,熬过师傅的严格与暴躁,终于习得出色的厨艺。而这一手好功夫,也让陈师傅得以阐扬真正的海南饮食文化。

同样驻地槟城的吴瑞记与吴潮记潮州菜餐厅是吴氏一家记忆团圆的所在。吴家餐厅如今已传了四代,如今,吴汉如师傅与他的小姨吴瑞娇师傅齐力守着这传了四代的美味。他们一位勇于创新,一位留恋传统,正好呈现一个家乡菜色的两种面貌——传承之外,他们也不断试探前路,上下求索,希望走得更长更远。饮食是厨艺的呈现,同时也是文化与历史的展演。师傅们的精心烹调,其实也在诉说背后的故事。漫长人生酝酿的酸甜苦辣,他们毕竟尝得更细、更透彻。
|
|
第7集 彩陶雩舞
8月31日(星期日) 晚上9pm,Astro AEC (301) ; Astro 全佳 (308)
舞蹈与陶瓷,一动一静的视觉艺术。本集节目要带领您窥探三位师傅是如何用生命为艺术挥洒汗水,在舞台上、陶窑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身为柔佛州文化界"三陈一姚"里的一员,现年60岁的陈清水师傅是马来西亚著名的舞蹈家。高中时期,他耀眼的舞台人生就拉开了帷幕。逾40年来,陈师傅不曾割舍镁光灯下每一个舞动的姿态。70年代,他的舞蹈生涯在香港正式展开;80年代,他在新加坡发光发热;90年代,他回流大马,创立"陈清水舞蹈工作坊"。来到21世纪,他致力于舞蹈教学,全心培育新生代。从幕前走到幕后,纵然陈师傅清楚舞蹈艺术在这片土地上难以滋养成一株大树,却始终尽力为它播种、浇水、施肥,期盼在他有尽的人生里,能在舞台上无尽地旋转,永不谢幕。

刘育瑞和谢白凤夫妻俩,是雪兰莪巴生"自然陶艺工作室"的主人。丈夫刘育瑞师傅来自电子系的教育背景,却在美术系出身的太太谢白凤师傅的引领下,走上了陶艺雕塑之路。从事这份艺术工作十多年来,他们经历家人反对、三餐不济、创作瓶颈等问题,却从不松开彼此的手,风雨无阻,想尽办法披荆斩棘。最终,他们以陶制佛像构筑了独特的风格,赢得大众瞩目,还接到许多单位的教学邀约,到处去传授陶艺知识。陶艺,让他们圆满,因为有着对方的相伴。 |
|
第6集 白首穷经
8月24日(星期日) 晚上9pm,Astro AEC (301) ; Astro 全佳 (308)
总是有个汗水潸潸却又满溢温情的年代。有一众人,他们就自那年代里缓缓走来,一路拾掇许多泛黄的名字、故事与姿势,将它们带至今日,要为我们拼凑一段曾经。今天,《师傅》将带您去听听这些将过往执拗留着的师傅的故事。

来自森美兰芙蓉的郑金华是一名叮叮糖师傅,他仍记得自己踏入社会敲着钉锤卖糖那年,正是英女皇加冕的1953年。沿着半岛大街叫卖的61个年岁,他经历了桑田沧海,也看尽了人面桃花。当曾经的顾客徐徐变老时候,他仍复刻往日的身影,沿着路的另一端叮叮叮远去。而槟城的天成号宅院里此时正摆着两百多口大酱缸,余锡传师傅瘦削的身影在其间徘徊,酝酿一股穿透百年的香味。天成号曾是当地显赫一时的大酱园,90年代因经营不善而面临关闭的危机,可余师傅却只身将整座酱园扛起,走过一路坎坷,竭力为食客们守着最古早的滋味。

年轻时候的祝华燊师傅背对社会大众轻视的目光,毅然投入制鞋行业里,一晃眼就65年。时至今日,他守着吉隆坡焦赖的一家小小店铺,坚持以手工制鞋。于他而言,工作既生活,而他相信手制的鞋,可以带人走上更长、更远的人生道路。 这些师傅们都走了逾一甲子的岁月,而他们的故事从来就不是过去式。我们仿佛可以看见,他们的身影在更遥远的未来,还骄傲地走着。 |
|
第5集 赏心悦目
8月17日(星期日) 晚上9pm,Astro AEC (301) ; Astro 全佳 (308)
想象,脑海里有一片天空,点点散着几朵浮云。偶尔一个意念,一个领悟,一点灵感,就能掀起云朵无尽变化。那变化短暂,但有人就将那瞬变捕捉下来,赋予形象,使世人得见。第五集《师傅》,就要说说几位善于将想象化作实物的师傅的故事。

来自彭亨州文冬的陈鉴荣师傅自小就走入丛林里向大树讨生活,因此早早就与树木结缘。尔后,一块质朴的木头落入他的眼波里,也常常能激起无数想象。雕刻、打磨、锯割等姿势,陈师傅重复了近20年,每块各具特色的木头,在他手下都能以另一种姿态重生。冰块纯净剔透,水果新鲜光艳,然而,它们是更短暂的存在。来自吉隆坡的李金潠师傅却能把握冰块与水果最美丽的时刻,将它们雕凿作不同形象,呈现于观众之前。少年时期就游走不同厨房部门学习的他,"专注"是对待一个瞬逝美丽的唯一态度。

而灵巧的曾维庆师傅能玩转一块块其貌不扬的黏土,将原来混沌无形的泥块,捏揉成古今中外许多人物。他擅于捕捉人物的精致五官,为他们赋形定格,让想象或现实中的人物能以立体姿态重现。而活灵活现的作品,最终为他在槟城成就了一所另类蜡像馆——"黏土之家"。
原料无形,师傅们为其赋形的那一瞬间,也让自己的生命情怀与心血,在作品中获得了延续。 |
|
第4集 余音绕梁
8月10日(星期日) 晚上9pm,Astro AEC (301) ; Astro 全佳 (308)
当一段旋律萦绕耳际,我们总是容易忽略雕琢音符成其乐音的乐器。第四集《师傅》将为大家介绍三位打造、调修乐器的师傅,一窥他们如何把守乐符,让音乐展现最美好的姿态。

位于吉隆坡的倍大提琴手王祺伟同时也是一名制琴师傅。为了了解乐器发声原理以及调修知识,他曾远赴意大利修习小提琴制造。对音乐要求严格的他,不愿意让亲手制作的小提琴沦为粗制滥造,所以总是小心、专注地耗尽时光细细打磨,回敬伴随他一路走来的良师益友。在首都的另一端,同样集演奏家与制琴师于一身的陈国兴师傅师承台湾名家——孙毓芹大师。他对中国古琴怀着极大的热忱,于是,弹琴之外也学习制琴。造一把琴,往往要耗去陈师傅一年半载的时间,然而,对音乐艺术异常执着的他宁愿细细缓缓地雕塑古琴,一指一弹拨,去捕捉空气中的旋律。

而霹雳怡保的林新东师傅则在社会中经历连串跌宕与挫败以后,才终于以一个钢琴调修师的身份在"白钢琴中心"上岸、落脚。虽然林师傅不谙钢琴,但他的勤奋与仔细,却能使每一个紊乱失序的音符归位——于他而言,让一个残坏的钢琴重新奏响漂亮的乐章,是最光荣的时刻。
琴声铮铮,或悠扬如流水,或庄重如高山,乐声背后的画面,除了有赖演奏者的呈现,也是师傅们悉心打造与调修的成果。 |
|
第3集 甘脆生香
8月3日(星期日) 晚上9pm,Astro AEC (301) ; Astro 全佳 (308)
大抵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一个闷热脆爽的午后。那样的下午,风扇总是嘎嘎嘎卖力地旋转,电视播放着泛黄的老戏剧,而我们窝在客厅里,一杯热饮搭一块糕点,齿颊间便溢满酥脆与甜香。这一集《师傅》要说说三位制饼师傅的故事,他们恪守传统,来回烟熏、火光、炉灶之间,牵引我们寻找记忆中的老滋味。

年近80的杨丰老师傅至今仍守着佬花与麻佬的传统作法。少小离乡,他往来多家饼店拜师学艺,至今已有60余年的制饼经验,位于柔佛昔加末北干治美新村(Kampung Bahru Pekan Jabi,Segamat,Johor)的"进发饼家"也因他的坚持,持续飘着佬花与麻佬最原初的香味。而迈入科技社会以后,霹雳怡保昆仑喇叭(Gunung Rapat, Ipoh,Perak)的许多香饼师傅都已放弃手工制饼,但正值壮年的廖永文师傅却坚持老手艺,日日围着逾200摄氏度高温的火炉,耐心等待一颗颗饱满香甜的香饼诞生。最后,霹雳金宝东新港新村(Kampung Baru Tronoh Mines, Kampar, Perak)的陈荣师傅与太太蔡金玉为了养家,偶然投入萨其马制作,而这意外的一步,却引着他们走得更宽广遥远——熬过了艰辛岁月,今天的"荣记萨其马"已是霹雳金宝远近闻名的金字招牌。

一种手艺,一种香味,一种酥脆香甜的味道,都赋予一段岁月或一片土地特殊的情怀。而这些师傅们,便是那份记忆的缔造者与守护者。 |
|
第2集 地转天旋
7月20日(星期日) 晚上9pm,Astro AEC (301) ; Astro 全佳 (308)
透过在地上旋转的陀螺以及在天上翱翔的风筝,第二集的《师傅》将为您诉说一对来自马六甲的父子档志趣相投的动人故事。
故事中的父亲——张振华师傅今年88岁,是一位非常热衷于陀螺与风筝的老前辈;他的儿子——张瑞清今年56岁,深受父亲影响的他也是名爱好风筝的狂热份子。张振华师傅从小就在一个拥有多元族群的偏远乡村里长大,儿时的友族玩伴让他认识了陀螺这个有趣的玩意儿。但他生活贫苦,没钱购买玩具,只好自己动脑筋“设计”陀螺,与其他的孩子打成一片。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40多岁时再度与陀螺结缘。这回,他认识了一位亦师亦友的的马来师傅教导他打陀螺、制作陀螺,然后师徒俩联手闯荡各大比赛,获奖无数。

由于父母以栽种稻米为生,小时候的他为了赶走食米的鸟儿,也“发明”了风筝。张振华年轻时曾享有“马六甲风筝王子”的绰号,而其子——张瑞清也不遑多让,近30多年来屡屡在海内外的风筝赛事获得亮眼的成绩,与父亲堪称闻名马六甲的风筝世家。人说“虎父无犬子”,从父亲传下来的纸制传统风筝,到后期自己努力进行改革创新的布制软体风筝,张瑞清师傅对风筝的执着与成就,并不逊于其父。
|
|
第1集 武林高手
7月13日(星期日) 晚上9pm,Astro AEC (301) ; Astro 全佳 (308)
武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传统学问之一,里头蕴含了许多老祖宗千百年流传下来的伟大智慧。第一集《师傅》首要登场的有三位武林界前辈,他们皆是年逾七旬,投身本土武术界超过40年的老师傅。且让他们带您走进武侠世界里的竹林深处,一窥拳脚功夫背后的武学真谛。

来自吉隆坡的伍松发师傅师承台湾八极拳一代宗师——刘云樵大师,是马来西亚唯一一位八极拳传人。他从师傅的身上领悟了“文武合一”的精神,而且贯彻始终,并将自己在异乡所学得的武艺带回马来西亚发扬光大,从此让八极拳在南洋这块土地上开花结果。位于柔佛新山的江耀光师傅则是一位非常坚持保留洪拳传统套路与兵器的前辈,他一直致力将自己从恩师身上学来的功夫授与徒弟们,以免失传。此外,他也多次在国际舞台上向世人展示洪拳的魅力,并以坚强的实力为国争光。至于姚究来师傅,他为了继承先师的遗愿,40多年来用汗水一步、一步将柔佛峇株巴辖中华国术协进社建立起来,无论处境多困难都不愿放弃传承五祖拳术与青狮,极力团结一众师兄弟与弟子,维护师门。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样的传统观念在这个年代已经逐渐褪色。武林界里大多门派仍保有“师徒制”,而那份尊师重道、程门立雪之精神也依然可在这三位师傅与他们徒弟的身上有所体现,实属可贵。
|